新聞中心

2023/11/28
 「氣韻生動的作品,每一塊肌理的流動,都依循著作品內在活力與動感的需要,而呈現出整體造型上最合理、自然的律動,這就是『以裡達表』傳導出生命力的訊息。成功的作品絕不是任意加一塊或減一塊所能造就,它有一個接近本能、獨立單一的生命條件,這才是自然天成。」──朱銘   1976 年朱銘生平第一場個展便一鳴驚人,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的作品《同心協力》被標舉為當時臺灣鄉土文化運動的代表

Share on Google+


2023/11/28
「我ㄧ生研究中國文化與生活美學,發現魏晉時期單純、樸實、健康、圓融的文化涵養,是中國文化的精隨,希望能將其精神現代化應用於生活美學,引導中國文化現代化與國際化,並為全世界功利唯物的價值觀所產生的混亂,提供一個生機綿延的新方向、新希望。」──楊英風   1960年代初期,楊英風離開任職10年的「豐年社」,也自殷商上古雕塑風格轉型,當時藝評家對其新形成的風格,有以下論述:「現代西洋的雕塑

Share on Google+


2023/11/28
 葉火城1918年生於台中豐原。1928年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就學期間隨石川欽一郎習水彩畫,畢業後返鄉服務教書,在教育界服務達數十年之久。其作品於1946到1948年間連續獲得全省美展特選,之後更擔任全省美展及全國美展評審委員,一生熱心於美術教育事業。早期作品以描繪台灣本土風景寫生為主,中期多以人物肖像畫為題,晚年才又轉回風景寫生。葉火城畫風追求調和的色彩與質感,表現出溫煦與成熟,是一位

Share on Google+


2023/11/28
 劉其偉(1912-2002),中國福建福州人,原名劉福盛。1920年移居日本,1936年畢業於東京鐵道教習學院電機科。1945年中日抗戰勝利後來台,38歲始自修繪畫,曾受黃君璧指導。1965年隨美軍前往越南擔任戰地工程師,休假之餘在中南半島各地展開寫生。越戰後返台,曾前往非洲、菲律賓,1981年深入婆羅洲雨林區,以及1993年接受委託,父子兩人出發前往巴布亞紐新幾內亞等地蒐集原始文化資

Share on Google+


2023/11/27
2023秋拍推薦—廖繼春 廖繼春誕生於日治時期早期,作為台灣前輩藝術家之中,最早嘗試現代藝術觀念的先鋒者。在清一色印象派與外光派的風格中,廖繼春從中脫穎而出,大膽解構物象的造型及恣意揮灑對比的色彩,勇於突破自我,不斷精益求精,追求新的畫風,誠如其所言:「我利用簡潔強烈的色彩,以對比和強調來賦予更多的色感,同時在線條的構成中注意造形趣味。不是寫某一個時間內的印象,而是把希望表現的色彩表現出來。」說

Share on Google+


2023/11/27
 2023秋拍推薦— 陳蔭羆 1913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縣的美籍華裔藝術家陳蔭羆,12歲隨父親舉家遠渡太平洋,移民至美國加州,在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現改稱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The Otis Art Institute)接受完整的西洋美術教育,直到1947至1949年間,時隔21年的時間,因受邀前往中國寫生,才終於踏上華人文化圈的心靈原鄉──中國。期間他不僅擔任廣東嶺南大學的短期客

Share on Goog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