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郎《西班牙春色》

楊三郎,台灣現代美術史上的一位先驅,他的創作始終以自然為師,將土地的氣息與光影的流轉,轉化為畫布上的詩意篇章。自從1928年從日本學成歸國,他便以熱忱投身於台灣藝術界的發展。從赤島社到台陽美術協會,從巴黎的藝術沙龍到籌辦台灣省全省美術展,楊三郎以行動與創作奠定了他在台灣藝術界的地位。他與廖繼春、陳澄波、李石樵等藝術家的深厚交流,更使他成為那個時代群星閃耀的中心。

然而,楊三郎的靈魂,始終與自然的四季變化緊緊相連。他以秋天的斷崖、冬日的寒峰、春日的繁花為題材,追隨法國印象派的步伐,從克洛德‧莫內(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的色彩到尚‧巴蒂斯特‧卡密爾‧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的光影,楊三郎在寫實與浪漫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彙。他的筆下,光線如跳動的音符,色彩如熱情的樂章,層層鋪展出大自然的無盡魅力。

楊三郎晚年每隔兩、三年便會出國寫生與旅行,1988年所繪製的《西班牙春色》正是畫家此時期旅行寫生的結晶,也是他在異域風光中的深刻情感投射。畫作中,橫亙的河流將畫面一分為二,上方是湛藍的天空,雲淡風輕,畫家以油彩的堆疊,使天空豐富變化,襯托著遠處的古城。粉橘色古城如夢如幻,錯落的房舍在淡金色的陽光中熠熠生輝,彷彿在述說歷史的餘韻,而環形古城的尖頂高塔刺破天際,吸引著觀者的目光,成為全畫的視覺核心。畫面前景,河畔的樹林與翠綠的草地鋪展開來,如同春天的序曲般充滿生氣。在這片宜人的景色中,兩位人物點綴其中。一人身著黃衣紅褲,彎腰似在尋找地上的秘密,另一人則佇立在旁,他們的位置與遠景高塔相連,形成一道直線,引領觀者的視線穿越畫布,探索西班牙古城的深邃之美。

楊三郎的《西班牙春色》,不僅是一幅異國景致的再現,更是一場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盛宴。在這炫目的色彩與生機盎然的春光中,楊三郎以筆為媒,將遙遠的西班牙融入他對自然與生命的深沉讚美,讓觀者在畫布上感受一場無需言語的藝術對話。這不僅是對自然的禮讚,也是他藝術生涯中最燦爛的春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