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玉靈芝福壽如意

清代玉器中的如意是宮廷文化中極具象徵意義的藝術品之一。作為古代中國傳統禮器和裝飾物的典型代表,玉如意不僅造型美觀、工藝精湛,還寓意「事事如意」、「吉祥順遂」,深受清代帝王和貴族的喜愛,常作為皇帝賞賜大臣、親眷的珍貴禮品,也是宮廷重要節慶活動中的饋贈之物。如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漢代。當時的如意主要作為抓癢的工具,逐漸演變成一種象徵美好祝願的吉祥物。在歷代的發展過程中,如意的造型不斷變化,並逐漸被賦予象徵意義。

清代的玉如意造型獨特,常由手柄和頭部兩部分組成,柄身彎曲呈弧形,頭部多為雲形、靈芝形、花瓣形等,整體線條流暢優雅。清代玉匠在如意造型的基礎上,結合滿漢藝術特色,設計出各類圖案和紋飾,如龍鳳呈祥、松鶴延年、蝙蝠蓮花等,寓意富貴、長壽、祥瑞等美好祝願。在材質上,清代的玉如意多採用和田玉、青玉、白玉等上等玉料。乾隆皇帝對新疆和田玉尤為推崇,使得這種玉石在宮廷玉器中佔據主流。和田玉溫潤細膩的質感、純淨的色澤,為玉如意增添了高雅之美。清代如意也常結合巧作工藝,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差,巧妙雕刻出層次分明的裝飾圖案,使如意更具藝術魅力。

清代玉如意的雕刻技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玉匠們採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使如意表面紋飾豐富而細緻,刀法圓潤而流暢。如意的雕刻往往追求層次感,通過高浮雕、鏤雕、陰刻等手法,表現出紋理的生動細膩,達到惟妙惟肖的效果。此外,一些清代如意採用了“浮雕雙層”的雕刻技法,使花紋更顯立體感,這種技藝在乾隆時期尤為盛行。藝術風格上則融合了漢族、滿族和西域藝術元素,不僅體現了漢族傳統文化的雅致,還融入了清宮的裝飾風格。例如,清代的如意多雕刻祥瑞題材,如「福祿壽」、「五福捧壽」、「松鶴長春」等圖案,寓意吉祥如意、福壽安康。這些紋飾使得清代如意既具實用性,又蘊含深厚的文化寓意。

本件玉如意由和闐黃玉碾琢而成,玉質油潤細密,局部有赭紅色沁,古色古香。如意呈靈芝形,首部雕三蝙蝠攀附相對,靈芝外唇圓潤肥厚,內側凸點紋理象形非常。靈芝長莖彎曲為手柄,其上鏤雕細莖纏繞,間有小朵靈芝生長,長莖上多處木植樹瘤樹洞,將肖生玉器的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寓意祥和美好。整體結合圓雕、浮雕、鏤雕等表現手法,雕琢精緻,打磨光潔圓潤,形體優美,執於手中,賞心悅目,為不可多得的玉雕如意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