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拍精選【李義弘 松園靜坐】

【李義弘 松園靜坐】

紙本彩墨  鏡框

題記:松園靜坐圖

款識:丙子嘉平月,於錫板村海尾山居。在川李義弘。

鈐印:李義弘印(白)  在川(朱)  只在茗碗爐煙(白)


 

    歷史命定論,總縈迴在中國大地上,洗鍊著歷朝歷代文人的心!西晉愍帝建興四年(A.D.316)劉曜攻陷長安,晉愍帝被俘;王導謝安協助瑯琊王司馬睿廣收賢俊,入建康,延續晉室政權。正當兵馬倥傯之際,俊毅的王導不疾不徐,在他袖中珍藏的並非金銀珠寶,更非國璽金印,而是將鍾繇楷書《宣示表》縫入衣袖,貼身南渡!(見王僧虔《書錄》)而從弟王廙也攜帶索靖七月廿六日帖渡江。最終兩帖並傳予王羲之一脈。

    在邦國殄瘁、倉皇辭廟之時,王氏一族除了心繫復興晉室外,同樣的將三國、西晉法帖視如身命般的攜往江左,恐非事出湊巧,而是西晉貴族集體意識中具有同樣文化信仰之展現!因為國土可遷,政統可續,惟有道統、法統不可斷。東晉人如此、南宋人如此,國民政府亦若是。

    民國卅七年十一月,蔣中正甫當選行憲後首任總統,旋即面對遼瀋會戰失敗,內部亦有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逼宮,要求引退;蔣中正接受張其昀建議,撤守東南海島台灣。故蔣氏於卅八年元月廿一日引退下野後,仍在浙江溪口奉化,與幕僚、黨國層峰暗中運籌帷幄、點撥江山,為負隅頑抗、建設復興基地,布局著搶運故宮文物、央行黃金、學人來台的指導棋。民國卅八年底,國統區已搖搖欲墜!陳誠主政下的台灣省政府,大量中央黨政軍人員不斷湧入台灣。此際除了黃金與軍政要員外,故宮文物與學人便如同東晉王氏家族手中的《宣示表》、《七月廿六日帖》,起著延續政統道脈的重責大任,穩定軍心、民心與僑心。

    日治時期,台灣書畫系統受日本東洋畫派影響,瀰漫濃烈和風,即使稍有學習日本漢學的台灣人,在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後,文化骨氣仍不免陷在「和魂漢才」思想中。直至卅八年國府遷臺後,真正中國一脈相傳之國故、國學才在臺灣深耕。而這套由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遞嬗之中華文化,便展現在黨國要員、藝文人士、文化學人身上,並透過結社,陸續成立六儷、七修、八儔……等書畫會,以文墨醻唱,垂範後世。

春拍拍品,乃最傑出一批跨越黨政軍領域書法名家、文人之作,他們皆具有深厚國學素養,歷經清末碑學之緒,隨身攜帶珍藏之歷代重要碑帖、文物來台,兼通金石文字,也為民間出版大量專輯及刊物,各自開創出一片藝文天地。

    舉凡「三百年一草聖」之稱于右任董作賓專研甲骨文,「以古為新」充分展現中國最古老文字線條與布白的美感;北大國學門遺緒臺靜農,為往聖繼絕學,晚年作書如斫;闕漢騫自成一格「撥雲體」狂獷之筆,甚具風味還有王壯為書法透有濃厚金石風味國學家劉太希文人風範值得細賞。藉由踏循上述前輩書畫家的足跡,尋繹漸為歲月埋沒的文獻篇章,再次緬懷前賢先哲心繫社稷的遠大情操。餘如閻錫山、孔德成、袁守謙、何志浩、梁寒操、陳立夫、陳其銓、馬壽華、倪汝霖、張大千、郭寄嶠、陳大慶、王靜芝、熊式一等,為文震齋《藝海雜誌》、《中國京劇名伶大觀》所題寫之手札、題辭、寄語,作品雖小,尺幅千里,不可勝窮,小而精美,殊值珍藏。

    文震齋,號星翁,山東人,資深藝文及劇評家。從書法、篆刻大家王狀為遊,精通書畫、金石、京劇藝術、藝文評論,對臺灣藝術文化發展,著有貢獻。民國五十九年擔任《書畫月刊》主編;民國六十六年創辦《藝海雜誌》,兼任總編輯。當時創刊號之封面,即由張大千署題。嗣後,再創辦大震樓,潛心研究京劇人物,出版《中國京劇名伶大觀》,即由臺靜農先生親書「清歌曼舞」題耑,亟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