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3/06/01
    布萊恩.唐納利(Brian Donnelly)別名KAWS,1974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童年時期沉浸於街頭文化,畢業於知名的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他畢業後在迪士尼擔任動畫設計師,夜間便以塗鴉藝術家的身分──「Kaws」,在路邊廣告看板、公車站牌、以及各大公共場合的牆壁等進行XX圖案塗鴉的加工,逐漸獲得關注,直至1997年受到了 ID 雜誌編輯賞識,讓他登上了其雜誌的封面,

Share on Google+


2023/06/01
                 二十世紀台灣前輩藝術家──廖繼春,其一生的繪畫發展,以他早期在東京美術學校所受到的嚴謹寫實素描訓練的紮實基礎,再加上他本人對於物象之形與色的特別敏銳洞察力,使他作畫的風格從傳統印象派、到有本土特色的後期印象派、再到野獸派等轉變,最後以形與色的抽離和揮灑自如的寫意風格,他這一生

Share on Google+


2023/06/01
     1920年出生於中國江蘇的朱德群,自幼學習中國畫與遍覽中國古典詩詞,浸淫在中國內斂敦厚文化傳統之中,往往提取水墨的線條、筆法和韻律感,構成他日後抽象創作不可或缺的養分。1935年朱德群進入由留法歸國的林風眠(1900-1991)校長主持之杭州藝專,受到校內訴求「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自由學風薰陶,展開對西方繪畫理論與技法的

Share on Google+


2023/06/01
             中國現代藝術先驅之一的林風眠,歷經大時代的顛沛流離,卻不改其志,積極利用創作與教育,提倡中西融合的藝術理論,並對中國繪畫進行革新。正如1928年上海美術學院創院院長劉海粟(1896-1994)所言:「...我們要在極殘酷無情、乾燥枯寂的社會裡盡宣傳藝術的責任。因為我們相信藝術能夠救濟現在中國民眾的煩苦,

Share on Google+


2023/06/01
陳蔭羆出生中國廣東,自1925年他隨父親移民美國加州,21歲進入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The Otis Art Institute)接受藝術教育,1947年至1949年末返回故土時,受其亙古綿延的中華文化所感召,促使其重拾對中國本土的關懷與思考。陳蔭羆早期作品以寫實的人物畫為主,致力於描繪窮苦人家、戰爭難民、低下階層等,50年代以後的作品,陳蔭羆借用青銅古器的銘文,或是由甲骨文、篆、隸、草行、楷等

Share on Google+


2023/06/01
「在此時此刻,令我最感動、沉迷,而覺得至美的東西,就是台灣古老的房子。」──席德進 1977  在1970年代這段期間,古厝之於席德進,猶如在茫茫歷史洪流中,失根的中國人,抓到了聯繫中華文化的救命稻草。與此同時,台灣也正逢鄉土運動期間,全島瀰漫懷鄉、關注鄉土與民俗等浪潮之下,刺激了席氏自1966年遊歷歐美後,對悠久中華精神的追尋,他歷經漫長的反覆嘗試,終於在古屋中得到了解答。 從席德

Share on Goog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