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拍賣會推薦──席德進古屋專題:古屋指引我繪畫的道路

「在此時此刻,令我最感動、沉迷,而覺得至美的東西,就是台灣古老的房子。」──席德進 1977 

1970年代這段期間,古厝之於席德進,猶如在茫茫歷史洪流中,失根的中國人,抓到了聯繫中華文化的救命稻草。與此同時,台灣也正逢鄉土運動期間,全島瀰漫懷鄉、關注鄉土與民俗等浪潮之下,刺激了席氏自1966年遊歷歐美後,對悠久中華精神的追尋,他歷經漫長的反覆嘗試,終於在古屋中得到了解答。

從席德進歸國後創作的主題,從廟口人物、廟宇建築、太師椅等民俗文物的描寫,直到遇見民間三合院的古屋,他居無定所的心靈終得安頓,其曾於《席德進水彩畫集1977:說我‧想我‧畫我》提及:「那神采飛揚的屋宇、威武不屈的氣勢、強有力的曲線、樸厚的體積、溫暖的色彩、人性的空間……就像一個中國人的塑像,存在於天與地之間。既不對抗自然,也不被自然奴役,為的是取得和諧。」。

席德進與收藏家馬中欣的結識,始自龍門畫廊創辦人楊興生的穿針引線。生於台灣的美籍華人馬中欣,今年雖已81歲高齡,卻身體硬朗、為人熱心,不僅是一位遊歷196個國家的國際旅行家,出版20多本旅遊相關書籍,也是一名攝影家,曾擔任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於北京中國美術館、紐約蘇活區藝術中心等舉辦多次攝影展,同時更是交友廣闊的資深收藏家,年輕時與多位藝術家深交,如席德進、朱銘、郎靜山、丁雄泉、張杰、顧重光、楊興生、龍思良與于彭等。馬中欣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寓所,除了典藏眾多台灣及中國藝術家作品,亦蒐羅歐亞各國藝術家諸作,宛如一座小型美術館。

 

朱銘邀請高信疆()與馬中欣()老友,歡聚仁愛鄉霧社。朱銘《神采飛揚》三人合影於清境農莊寓所

 

馬中欣()邀請中國攝影學會理事長朗靜山先生(),拜訪當年飛黃騰達之民間藝術家朱銘先生(),於外雙溪寓所 

1970年代初期,馬中欣與藝術家兼畫廊主的楊興生交往多年,一同經歷了龍門畫廊、第七畫廊,乃至楊氏結束畫廊,搬往淡水畫室的階段,成為莫逆之交。19776月龍門畫廊舉辦席德進水彩畫展,經由楊興生居中介紹,馬中欣與畫家席德進相談甚歡,在聊天過程中,得知席氏將於次月前往金門寫生,於是曾在金門服役的他,推薦其一些金門古屋聚落群,日後因兩人均喜歡攝影而擁有許多共同話題,其甚至贈送相機予席氏。

 

馬中欣()與好友楊興生()、顧重光()合影

隔年1978年,席德進於台北南海路美國新聞處舉辦「金門台灣古屋畫展」,馬中欣於展覽會場為席德進與作品留影,而後熱衷收藏的他,便陸續向席德進購藏作品,包括1976年的Lot 1037《清水楊宅》、1977年的Lot 1038《竹東古厝》以及1973年的Lot 1040《關渡之船》。又楊興生在1985-1989年間經營第七畫廊期間,馬中欣陸續向楊氏購得席德進作品,其中Lot 1039《梯田之晨》與Lot 1041《李白江夏行二句》書法為當中兩件。

 

席德進親筆簽名,送給馬中欣1978年金門台灣古屋畫展請柬

席德進於1978年金門台灣古屋畫展與作品留影(馬中欣攝影)

在席德進眾多古屋作品當中,Lot 1037《清水楊宅》尤為引人思古幽情。位於台中清水的社口楊家,為中部地區顯赫的大家族。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於清代乾隆年間遷台,初期居住社口一帶,在積極開墾拓植與從事商業活動之下,奠定家族根基。進入日治時期,楊家成為清水重要的家族,人才輩出,尤以推動臺灣地方自治先驅的楊肇嘉,更是臺灣史上重要的人物。戰後的楊家,仍於政府單位擔任政經推手,綜觀其貢獻,在臺灣近代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口楊宅宅第已於2010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原為三座三合院並列之建築群,經過昭和10年(1935)與戰後民國88年(1999)震災,受損嚴重而有重修。席德進於1976年描繪的Lot 1037《清水楊宅》,採中軸對稱的構圖方式,中景橘紅及白色構成的門牆,圍攏住後方正廳與左右廂房,灰黑的屋簷和橘紅屋舍,襯以暈染的藍紫色線條勾勒,加之古屋前一潭波光粼粼的水窪,使水彩刷染的筆調,形塑出古色古香的氤氳氛圍。古屋造型與色彩之美,在席德進感性畫筆的捕捉下,凝鍊出清水楊宅所再現的東方文化韻味。

清水楊宅舊照,目前經過整修,且列為台中市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