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呈祥‧萬事如意──楊英風專題

「我ㄧ生研究中國文化與生活美學,發現魏晉時期單純、樸實、健康、圓融的文化涵養,是中國文化的精隨,希望能將其精神現代化應用於生活美學,引導中國文化現代化與國際化,並為全世界功利唯物的價值觀所產生的混亂,提供一個生機綿延的新方向、新希望。」──楊英風

 

1960年代初期,楊英風離開任職10年的「豐年社」,也自殷商上古雕塑風格轉型,當時藝評家對其新形成的風格,有以下論述:「現代西洋的雕塑,已由純真純美的範疇走向超現實的道路。…這一點似乎和中西繪畫的論點相同,中國畫不定至『形似』,但仍主張『取神』,西洋畫始而求真,繼而廢形,純以思想感情來表達畫意。而由求真探索到『取神』階段,當以青年的傑出雕塑家楊英風為第一人。」說明楊英風雕塑自此從實體雕塑中解放,擺脫雕塑實心、厚重的形象,運用獨具東方韻味的書法線條,架構出穿透性的雕塑空間,遊走於虛與實之間,建構他「書法系列」的抽象美學風格。

 

楊英風「書法系列」成形於1962年,而同屬該系列的Lot 1075《如意》一作,曾參展於1963年國立台灣藝術館第七屆「五月美展」(525-63日),另名《氣壓與引力》。以糾結、纖細線條組成的《如意》,如植物般迂迴且緩慢地生長,隨著陽光照射,它時而朝左,時而朝右,向上迴旋延伸,終至雕塑中軸上凝結成一點。也好比深山內氤氳繚繞的山嵐,蒸騰的雲氣飄忽不定,造型變幻莫測,營造出煙霧朦朧的氛圍。就構圖而言,《如意》為一開放性的構成,由下而上,由左而右,呈橫向S形,形成一大一小的迴圈,觀者視線可隨其蜿蜒且曲折的姿態,自由遊移與穿梭,而其不規律的鏤空造型,得以融入各式各樣的背景環境,亦為楊英風開啟與環境空間對話的探索。《如意》扭轉的造型,誠如其寓意,儘管人生遭逢多少阻礙與不順遂,總能以柔軟心隨遇而安,境隨心轉,開拓出各自順心、自在的人生。

Lot1075 楊英風《如意》銅雕 1963(10/20)62×82×40 cm

來源: 附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保證書

出版:藝術家出版社,《楊英風全集第1卷》

 

鳳凰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靈禽,時常以其展翅飛翔的形象,象徵著中國人對理想境界的悠然神往,亦為對太平盛世的殷殷企盼,更是對展翅高飛的強烈渴望。創作於1990年的《鳳凌霄漢()》,是楊英風專為1990年北京亞洲運動會所製作的大型景觀雕塑,設置於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當時北京當局正以籌辦此次亞運為契機,傾全國之力,爭取爾後舉辦世界級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機會,也提昇中共在國際上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地位。1990年兩岸分治多年,《鳳凌霄漢()》不僅為亞運會上唯一非來自中國內地的雕塑作品,也是台灣第一件設置於中國大陸的作品,當年楊英風在大陸中共人代會副主席趙樸初的邀請下,與中共人代會、航天發展部、北京市政府、北京「首都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北京市大理石廠……等上上下下數單位,齊心協力,全體動員配合製作,一同為中華民族的光榮而努力,格外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

 《鳳凌霄漢》總共有4種形態,在共通的流線不鏽鋼身形下,以《鳳凌霄漢()》最為人所熟知,而其餘三件《鳳凌霄漢()》至《鳳凌霄漢()》僅於鳳凰翻飛羽翼的造型與數量中作出變化。景觀雕塑《鳳凌霄漢()》除了1990年第一次出現於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外,分別在2000年設置在臺灣交通大學,以及台中中國醫藥大學五權院區前。Lot 1076《鳳凌霄漢()》為上述景觀雕塑的縮小版,利用彎曲角度逐步漸增的五片厚鋼板,由薄至厚、由下而上,呈弧形地層層堆疊,外觀有如書本翻頁,羽翼也從尾端的發散,一路成U型延伸,至另一端聚攏成三角形的頭部,展現鳳凰扭轉身軀、羽翼乘風飛起的瞬間,如此光彩耀目、神采飛揚的形象,象徵著對嶄新未來的宏大期許。

Lot1076《鳳凌霄漢()不鏽鋼 1990(16/20)

簽名底座: '90 呦呦楊英風 Yuyu YANG 16/20  56×68×32 cm

來源:附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保證書

出版:藝術家出版社,《楊英風全集第1卷》

 

「從中國到西方,再由西方反觀中國文化,我深深以一位中國人而慶幸。沒有如此磅礡雄厚的文化內涵,我無法激發創作的思源。文化的包容力和生活觀,是如此真實而美好的滋潤著我的生命力。樸實純淨的空間,轉化成深具時代感的不銹鋼雕塑,有澄靜思慮、返樸歸真的意義。」──楊英風

 楊英風Lot 1077《飛龍在天》創作源於1990年國內首度舉辦的國際性觀光節活動,是交通部觀光局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主辦的元宵燈會,由中華航空公司出資。《飛龍在天》作為元宵燈會的主燈,以不銹鋼管為骨、不銹鋼網為膚、光效布網為肉、120040瓦燈泡的燈源為脈,長達31.5公尺的巨龍。當時主辦單位觀光局讚嘆此作為台灣40年來首創的鉅作,得以在舉國歡騰的元宵佳節呈現,具有與萬民同樂的目的,同時以中華文化中富吉祥意涵的龍,向全體國民展現國運昌隆、民生富庶的國家形象。燈會結束後,《飛龍在天》陸續由小人國及西湖渡假村企業認養,然於200591日凌晨因泰利颱風損毀,西湖渡假村遂於922日正式將之拆除。

此作命名出自易經乾卦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根據道家經典《易經》解讀,九五是上卦的中間位置,顯示出吉祥的表徵,此句釋文為龍經過潛沉、醞積,在適當的時機終於一躍而起、一飛沖天,能夠俯視萬物,定於一尊。景觀雕塑《飛龍在天》在白天為昂揚的不銹鋼現代雕塑,夜間則蛻變成大型龍燈,口吐煙霧,以乾冰、雷射等光效融匯成光舞靈動的現代飛龍,楊英風以不銹鋼為材質的龍形環繞圓球作為主體,佐以雷射光電來展現現代科技文明。龍,是中華民族的神髓,Lot 1077《飛龍在天》採不鏽鋼簡潔流暢的龍體,蜿蜒盤據於球體之上,昂首天際,彷若長年沉潛的飛龍,迎來蓄勢待發的一刻,終將釋放蓄積多時的能量,照破未知的前景,作為引領向前的指標。

Lot1077楊英風《飛龍在天》不鏽鋼 1990(12/20)112×80×70 cm

簽名右側:'90 英風  12/20

來源:附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保證書

參考出版:藝術家出版社,《楊英風全集第1卷》

「鳳是中國人最為喜愛的靈禽瑞鳥,其擇至德之世而降的韻格,傳達出對於理想境界的憧憬,彷彿一切美與善均乘鳳翼翩然而來。婉暢凝練的曲度及冰潔表面所紋之雲水,象徵了翱翔在山巔水間的自在悠然。」──楊英風

 「鳳凰系列」是楊英風嶄露頭角的重點系列,1970年他以展翅昂揚的《鳳凰來儀》,在大阪萬國博覽會大放異彩,打開其知名度,之後也持續以此為靈感,完成一系列姿態千變萬化的中國瑞鳥,發展出諸如《鳳翔》、《至德之翔》、《鳳凌霄漢》等形態。創作於1986年的Lot 1078《鳳翔》,是以同年完成的《小鳳翔》為基礎,鳳凰由蓄勢待發、展翅高飛,轉為先下墜再往上竄升的瞬間,同時憑藉拉長鳳凰的身形,順著氣流的鳳羽,力圖捕捉牠身軀在俯衝而下又昂首之際,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展現這靜態雕塑中的動態感。置於台座上的放大版《鳳翔》,被做成公共藝術,分別於1987年和2015年,放在台北市建國北路三商大樓旁的三商美邦人壽及台中三商美邦人壽大樓前。

 《鳳翔》作為「鳳凰系列」中,首次將龍鳳結合一體的標竿性作品,楊英風將「龍」、「鳳」二元對立的觀念,進行初次的匯集,嘗試碰撞出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嶄新韻味。《鳳翔》由三片簡潔有力的鋼片聚合於一點所組成,不僅意味著順風而下的拖地鳳羽,同時也是三條蛟龍的簡化象徵,龍代表著強大與吉祥,更是萬變力量之源,而鳳凰則代表和諧與幸福,透過將龍與鳳兩神物的形象聚合,高速飛行的蛟龍及迴旋昂首的鳳凰,化迅疾猛撲與優雅轉身於一爐,一動一靜,龍的長條身形對比鳳凰尖銳的鳥喙,彼此相互呼應、調和,體現中國文化中至德至祥的完美融合,同時獻上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 

Lot1078楊英風《鳳翔》不鏽鋼 1986(4/20)

121×100×50 cm

來源:附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保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