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4/06/14
        劉其偉與藝術的不解之緣,來自朋友隨口一句:「中山堂有一位工程師在開畫展,你也是工程師,也可以開一個啊?」在好奇心驅使下,38歲的他前往臺北中山堂欣賞工程師畫家香洪的展覽,其大為震驚且深受感動,不僅兩人成為好友,也指引其進入水彩創作的世界。憑藉此一機緣,劉氏立刻到美術社買全套的顏料與畫具,且閒暇時就外出寫生作畫,加上其出色的外語能力與

Share on Google+


2024/06/06
        作為最早留學法國的臺灣前輩藝術家之一,劉啟祥於戰後攜眷返臺,定居臺南柳營故居,隨後遷居高雄,積極推動南部美術的發展,被南部美術教育界尊稱為「藝術的導師」。他不但在鑽研創作之餘,一方面與畫友成立「高雄美術研究會」,並與郭柏川(1901-1974)主導的臺南美術研究會等其它南部畫會結合,正式發起「臺灣南部美術展覽會」(後稱南部展)與「臺灣南部美術

Share on Google+


2024/06/06
         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百年冥誕在即,今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楊英風美術館一同獻上「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2024年5月18日至8月18日展覽於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再次燃燒起楊氏藝術創作的薪火;楊英風愛女釋謙寬法師為父親籌拍八年的紀錄電影《我父英風》,將在2024年8月2日隆重上映,代表性巨作和生活點滴經歷於鏡頭前呈現,令人為之動

Share on Google+


2024/06/06
    朱銘的藝術成就不僅是由獨特的美學風格堆砌,對於美的追求,以及對生命的感悟,也形塑了作品中觸動人心的藝術價值。朱銘早年師從木雕家李金川 (1912-1960),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時毛遂自薦拜入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 (1926-1997) 門下,專業技藝的累積,點亮了他的藝術前程,也在探索生活與審美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獨到的美感表現。 朱銘擅於發揮和

Share on Google+


2024/06/06
        1980至1990年代,時值中國改革初期,伴隨著社會對文化大革命進行深切的反思,提倡藝術表達的自由,以及藝術對變革社會的啟蒙作用,刺激著成長於此時的藝術家,思索如何在西方主導的當代文化格局中,堅持東方的文化價值,同時保持獨立性,與此同時以西藏題材為靈感的創作風潮蔚為流行,西藏神奇而未被現代文明污染的壯美自然與獨特風土,成為當時熱衷創

Share on Google+


2024/06/06
         1955年生於四川成都的周春芽,作品往往散發著濃郁的文人情懷,這影響源自他出生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父親是一名文學評論家,雖然英年早逝,但遺留下一批國內外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和張大千原作,促成周氏將詩書畫一體的傳統中國文化烙印在心。1986年正當八五新潮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時,周春芽選擇前往德國卡塞爾美術學院學習,接觸了已達顛峰的新表現

Share on Goog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