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淡水老屋》

         席德進,一位台灣現代藝術的先行者,他的創作生涯如一條深情的小溪,流淌著對土地的熱愛與對自然的敬畏。這位出生於四川的畫家,年輕時隨家庭遷至台灣,落地生根的過程讓他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情感,並在遠赴歐美壯遊考察返回臺灣後,經過西方藝術的洗禮開始向自身文化傳統探求新的創作養分,他觀察臺灣風土地貌、古建築、收集民間藝術資料,這些也成為他畫作中的主題與素材,因而有「臺灣山水第一人」之稱。

1970年代席德進以「淡水」為題,為淡水留下多幅以水墨和水彩為媒材的作品。淡水的舟船與觀音山始終是他畫作中的基本物件,一個是不時曳動中的船,一個則是永遠不動的山巒,但是兩者在這淡水的日落光景中,卻是跟著整體景物持續產生無間斷的動靜交融。「為的是去畫淡水景色,我常常在日落之前趕往淡水,看那退潮後浮現的沙灘,水流走後枯竭的河床。」席德進如此描述。他徘徊於白鷺棲息的江畔,看著河口沙洲的荒涼與靜謐,將自己融入自然的洪荒景象。他鍾愛殘破的古船,那些曾經隨風揚帆的航跡,如今在淺水灣中傾斜而憩息,而夕陽的餘暉灑落,將淡水化為永恆的燦爛畫卷。

淡水於席德進而言,絕非僅僅一處創作的場景,它是情感的寄託,更是靈魂的皈依。對岸蒼翠的觀音山,在塊面的構圖與墨色暈染下,鬱鬱蒼蒼,氣韻瀅瀅;水天一色的鏡面上,三艘漁舟曳曳而行,前景處是大片的稻田,氤氳著水氣,其上立著磚瓦的紅屋與屹立的樹木。靜謐而帶著水氣的運筆,構成他筆下《淡水老屋》的詩意世界。這幅作品融合了他的深厚在地情懷與對藝術價值的探索,仿佛述說著他內心深處的思索:「我的藝術就在這兒。不在古畫中,不在夢幻裡,更不會在國外的潮流裡。

席德進在創作上,一直秉持著真誠與純粹。他既不追隨西方現代藝術的流行,也不刻意模仿中國傳統的筆墨。他的畫作帶有一種強烈的「土地感」,尤其是對台灣鄉村與自然景色的真實再現。淡江河畔、沙洲扁舟、磚瓦老屋,這些平凡而樸實的景物,經由他的手,化為帶有情感溫度的藝術語言。他曾言道:「我浸在愛與激動之中。在寂靜、荒漠、莊嚴的天幕之下,啜飲那一片沉鬱的綠色,輝煌的夕陽,磚屋的古紅。」這是席德進對藝術的詮釋,更是他心靈的告白。他將畫筆當作與自然對話的媒介,將內心的愛與激動注入畫布,形成獨特的視覺語彙。

席德進的藝術不僅是淡水風景的呈現,更是他對生命、土地與文化的深刻感悟。從此幅《淡水老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畫家對地方歷史與美學的深情,讓觀者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種深遠的時間與空間的連結。席德進的藝術,既是他個人生命的寫照,也是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一首無聲讚歌。